2015年8月4日烽火鎮崖底王(高)村果農描訴
:相當多梨樹園“葉子背麵
,如同愛好的女人撲一層白色粉底
。”
症狀識別
:我們隨即田間實地考研
,通過反複比對
:係是梨樹一種葉部病害--白粉病
。白粉病為專化型外寄生菌
,秋季
,在的基部葉片背麵產生大小不一
、數目不等的近圓形褐色病斑
,常擴展到全葉
,初期在葉背麵產生白色粉狀黴斑
,嚴重時布滿葉片
,相應的葉正麵為黃色病斑
。病斑上形成灰白色粉層
,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
。後期在病斑上產生小粒點
,為病菌的閉囊殼
。閉囊殼起初黃色
,後變為褐色至黑褐色
。一般該病害不很嚴重
,大麵積受害嚴重時會造成大量葉片提早脫落
,對樹勢和果實品質影響較大
。發病嚴重時也能危害嫩梢
,病梢表麵覆蓋白粉病
。
通過調查從“病害流行鐵三角——環境
、寄主
、病原物”角度不難發現梨白粉病病害發生嚴重的原因
:
一
、任何一種作物在連續種植三年以後
,病原物的逐漸累積導致病害大發生
:
二
、天氣及氣候因素
:2.1
、6月下旬多次降水
,夏季涼爽
,7月中旬的強對流天氣致使田間濕度較大
;
2.2由於銷售市場致使管理粗放
,修剪不當
,主枝多
,密度過大導致空氣不流通
:個體通風透光率低
,整個果園密閉通風透光差等條件下發病重
。
2.3.施肥
。果農追求產量追施化肥
,且偏重施氮肥
,大部分樹體虛旺其實質已衰弱。不同梨樹品種間表現出明顯差異
;白粉病病害的發生創造了一定的條件
。
三
、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
:梨白粉病是針對梨的一種真菌疫病
,病原菌以閉囊殼在病落葉上及粘附在短枝梢上越冬
,病原物為子囊菌亞門的真菌類型球針殼
。閉囊殼呈扁圓球形
,黑褐色,無孔口
,具針狀附屌絲
。附屌絲基部膨大
,內有長橢圓形子囊15-20個
,每個子囊內有子囊孢子2個。病菌的外生菌絲多為永久性存在
,很少消失
。子囊孢子隨風雨傳播,落到梨樹葉片上進行初侵染
。當年老熟的產生分生孢子
,進行再侵染。病菌的芽管從氣孔侵入到內
,形成吸器
,吸收營養
,發育繁殖
。匍匐在葉麵的菌絲
,形成分生孢子
,使病害不斷蔓延
,秋季再形成閉囊殼越冬
。越冬子囊殼6~7月份成熟
,7月份開始發病
,秋季為發病盛期
。
四、綜合防治措施
:4.1.衛生果園
,減少越冬基數
:秋季徹底清掃落葉
,消滅越冬菌源
,並進行土壤耕翻
;冬季修剪
,剪除病枝
,病芽
,病梢,集中燒毀或深埋
,以清除病源。
4.2.調整膳食結構
,增強樹勢
:增施基肥
,加大有機肥
、生物有機肥(特異係列)
,適期追肥的理念
;改善栽培管理技術
,梨園實行細致修剪
、適量疏花疏果平衡大小年提高樹體營養水平
,控製後期貪青徒長
、以增強樹體抗病和抗寒能力
。
4.3藥劑防治
:從7月上
、中旬開始每間隔10~15d噴布殺菌劑
,白粉病如果是整個果園大麵積發生用多菌靈等常規農藥效果會一般
。專治白粉病的:4%四氟醚唑水乳劑1000-1500倍
,25%乙醚酚磺酸酯
,戊菌唑等特效的
;其次是三唑類的5%己唑醇1500倍
,烯唑醇1250倍
、40%晴菌唑2500倍等
,也可選用甲氧基丙烯酸酯類
:醚菌酯
,吡唑嘧菌酯等成本比較高
。保護劑配合+甲殼素
,氨基寡糖素等增強樹勢
,效果顯著
。
713200 禮泉縣園藝工作站 董紅霞
禮泉縣果農協會 王 農